EN

搜尋

Search

您可以按任何鍵關閉視窗

Store

進駐店家

Surprise !

高流彩蛋! 依序點擊以下鍵盤字母,發現高流官網小驚喜!

K
M
C

滑鼠左鍵 以及點擊鍵盤 任意鍵 可以關閉提示

店家開箱

都市叢林裡靠海的心靈休憩之地 — 打鹿岸原住民人文主題餐廳高流店

:::
Back to List

都市叢林裡靠海的心靈休憩之地 — 打鹿岸原住民人文主題餐廳高流店

文字:黃毓茹|影像:打鹿岸、高流營發部

都市叢林裡靠海的心靈休憩之地—打鹿岸原住民人文主題餐廳高流店

光榮碼頭旁的鯨魚堤岸04館,3月下旬開幕的「打鹿岸原住民人文主題餐廳-高流店」,「打鹿岸」是阿美族語,原意為工作地休憩之寮房,創辦人引申為在都市叢林裡心靈休憩的地方。創辦人喇外‧達賴(Layway Talay)是台東阿美族人,距離第一間開設在桃園的餐廳,高流店間隔了足足26個年頭。

海洋是工作和生活上的信仰

為什麼26年後才來到高雄?喇外憶起小時候,每一、兩年,母親就會帶他從台東搭公路局金馬號到高雄的哈瑪星,迎接遠洋船員的父親進港。雖然往事僅在童年的記憶裡,但往日大船入港、船螺交響的情景依然那麼熟悉,原先人生下半場規畫退休回台東享清福,但透過港邊的水泥洋樓看向玻璃窗外的海,可以緬懷過往,做為跟下一代敘說的場景,所以間隔了半個世紀,在2024年的春天,喇外決定在當年迎送父親的港邊開設原民人文餐廳。

對喇外而言,高流店不僅僅是展店,也是寄託與海洋的記憶,鹹鹹的、藍藍的。每一次與父親的久別重逢,因陌生而產生的失落,昔日年少與父親的記憶卻不因年歲而淡薄。

身分多元的喇外,本身既經營餐廳也是室內設計師,但喇外做得不僅止於此。2011年,他所執導的第一部劇情片《失落的海平線》,描述阿美族人與海洋的情感,將部落生活中的情感、幽默和惆悵濃縮在影片裡,在當年擊敗各方強敵,榮獲第46屆電視金鐘「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2015年的紀錄片作品《那一片湛藍無垠的海洋》,隨船出海拍攝圍網作業,紀錄6位阿美族船員的海上生活,為期二十天的拍攝,令喇外深刻體會到船員父親二十幾年緊繃艱辛的工作。

族群文化的守護人

有別於林口店空間充滿原木藝術,搭配各式特色造景呈現濃濃部落風格,高流店則以「遠洋」為主題,喇外邀來五位部落藝術家展示雕刻及織布作品,店內的牆壁、地板彩繪了繽紛的海洋生物,牆面及大落地窗則以遠洋漁網裝置,天花板則懸掛漂流木製成的大型鯨魚及樹皮曬乾的裝置藝術。

其中,你很難不注意到將近2尺長的大型織布作品,創作者是有「人間國寶」美稱的泰雅族文化教育保存者尤瑪.達陸(Yuma Taru),為了「打鹿岸」高流店所創作的染織藝術品,展現洋流的壯闊及絢爛,漸層而趨平淡,以織紋記錄海洋的多變萬化與島嶼之美,不僅是美麗的藝術品,也尋回失傳的泰雅族染織技藝,建立泰雅族的文化榮耀。

都市叢林裡靠海的心靈休憩之地—打鹿岸原住民人文主題餐廳高流店

取之於部落,用之於部落的經營哲學

打鹿岸餐廳使用的食材大多從東部原住民部落產地直送,除了野味及海鮮碳烤BBQ、原鄉野炊,還有各式民族主題主食,飲品則有部落咖啡、各式調酒與小米酒特調等,品項多元而豐富,從原民料理的精髓,發展出最純粹的原式創意料理。

大部分的食材來自於偏鄉部落,這也是喇外的堅持,「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態度,順應四時變化的自然美景,得以和大自然和平共好,也促使部落經濟提升,不定時安排原住民歌手駐唱,讓人盡情感受原住民的音樂與熱情。

開設打鹿岸餐廳的工作對喇外來說是生計,至於著手記錄保存原民與海洋的工作,推廣原民的文化藝術,反而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責無旁貸的事。就像喇外說的「愛海的人才懂」,淺淺的一句話令人動容。

打鹿岸高流店重溫青春的年華,或者是藍天大海的自在。從喇外身上,可以看到人們最不矯飾的喜怒哀樂與活力,也回應了阿美族人對於生活的基本價值:努力工作,簡單生活。

都市叢林裡靠海的心靈休憩之地—打鹿岸原住民人文主題餐廳高流店

已複製連結
KAOHSIUNG KAOHSIUNG KAOHSIUNG KAOHSIUNG KAOHSIUNG KAOHSIUNG
M USIC
M USIC
M USIC
M 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