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傳神、道地又感動人心的台語歌-《南面而歌 x 高流系:SONG出台灣味》台語作詞工作坊前導分享
訪談整理:高流公關部 楊庭瑄|影像及文字提供:詞作家武雄、裝咖人張嘉祥、張三李四張三(張錫安)、董事長樂團吉董(吳永吉)、音樂節目主持人吳國禎 - 2025.11.01
高流:感謝武雄老師擔任工作坊總導師,想先聊聊您對本次活動的整體安排與期許。
武雄:由於過去流行音樂產業資源,像是唱片公司、錄音室、媒體等,全都集中在台北,正如林強〈向前走〉歌詞「聽人講啥咪好康的攏佇遐」,台語歌曲領域不論音色、曲風、詞彙,演唱上的語氣、腔調等,絕大多數都是以台北的慣性為取捨。
身為長期觀察者,也曾擔任過幾屆「南面而歌」徵選活動的評審,我發現這些年的入選作品,已經跟過去的台語歌有很大的差異,充滿台灣各地的風土民情。有幸擔任這次作詞工作坊的總導師,為了延續「南面而歌」這十多年建立起來的特質,我有了台語「氣口」研究所的想法。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為前提,邀集了業界四個不同風格的老師,將他們長期浸淫的專業分享給參與的學員,為什麼一樣寫歌,有的歌會被說不夠台語;什麼樣的歌手適合什麼樣風格的台語歌;怎樣寫會產生文學味,怎麼說能營造江湖味;同樣的故事,用台華語表達又有何不同,種種提問都是很有趣也很值得研究了解的。

高流:說到台華表達不同,想請嘉祥老師跟我們分享具體差異,以及如何應用到台語創作呢?
張嘉祥:台華語最大的差異是「語法」,比如用台語直接去唸一篇現代華語小說,多半會卡住,除了現代新詞彙需要台語重新創造,句型中主副詞、動名詞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再加上台灣人在日常生活中,語言使用常常不自覺的使用多語,甚至有混合變形的狀況,在創作上仔細觀察台灣人的講話或是文字,會有很多趣味出現。
至今我還是持續在學習台語,因為無論是在文學或音樂的創作中,文字的書寫和精煉都是重要的基礎,掌握的台語詞彙、文字越多,在創作上才越有精煉的空間。
高流:確實常常聽到「有些詞,若不是用台語說,就沒有那個感覺了」,能請吉董(吳永吉)老師談談台語為何如此特別,又該怎麼推向國際?
吉董(吳永吉):因為台語有七音八調,歌詞本身就會帶點旋律,雖然各地腔調不同,但各有巧妙之處。其實從重金屬到台客搖滾,走過世界一圈,才知道我們很特別⋯不管廟宇、陣頭文化,或是原住民的歌聲,都是世界獨一無二的,越在地、越國際、越台灣、越有趣!詞曲要契合,才能幫整首歌加分,詞或許會比較難懂,但盡量附上翻譯和羅馬拼音,讓外國人能懂得詞義及好學習。

高流:針對「越在地」,國禎老師有沒有想補充為何「在地味」對台語歌曲特別重要?
吳國禎:台語歌曲是台灣人「祛傷解鬱」的「運功散」,在本土文化備受禁錮的戒嚴時代,只有台語歌曲作為一種流傳於民間的「母語文本」,能夠勉強支撐及存活,並且透過大眾的檢驗,為台語文學留下數以萬計的歌詩作品,最可貴的是,台語歌曲詞作中的「修辭方法」及「美感價值」,都已經深植人心,足堪視為「台灣人價值觀」的一種表徵。
任何一種語言的歌詩,皆是自「在地」出發,台語歌曲亦不外於此,眼中所見,觸動何種情懷,筆下所寫,就是何種風景,自然能夠觸動斯土斯民。諸如武雄老師作詞、名歌手施文彬主唱的〈七仔〉一曲,歌詞口白就將「介壽路」、「新公園」的改名時間點,嵌合在主述者的視角之中,精準地定格下來,這便是最好的例子。
高流:那麼不論是推向國際或成為主流,張三(張錫安)老師認為作品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張三(張錫安):全球流行音樂分眾化已經超過十五年了,這些音樂人可說是成功地由小眾席捲大眾,我認為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夠一直堅持創作自我熱愛的音樂風格,以及思想理念的傳達,不論是政治立場、宗教特色,或是熱血搖滾、沉浸念經,只要持續創造好作品,都是有機會成為主流台語音樂。
高流:這次的工作坊對張三(張錫安)老師的意義應該更為重大,身為「南面而歌」的第一屆優勝者,有甚麼特別的感觸呢?
張三(張錫安):還記得當初參加南面而歌,是以〈美麗七賢暝〉榮獲佳績,因受到這個活動肯定鼓勵,進而更有動力製作首張專輯《張三李四》,以及更積極創作更多台語歌,與好多優秀的歌手合作,非常開心有種回到母校來分享的感覺,希望繼續能為台語歌發光發熱盡一份力,謝謝南面而歌。
高流:其他老師在工作坊的課程準備上,有沒有甚麼值得一提之處呢?
張嘉祥:音樂和小說一起創作的創作形式在台灣比較少見,會想和大家討論具體的創作過程,小說的文本怎麼和音樂創作深度勾連,互相完成故事和指涉。
吳國禎:我會盡力將分享內容的示例,偏重於公元2000年以前傳唱於大眾之間,受到市場肯定的台語歌曲。
吉董(吳永吉):跟武雄老師合作那麼久了,竟然是首次公開對談,平常就很有話聊了,相信課程中應該可以激盪出更多火花!
張三(張錫安):因為近幾年在音樂串流平台工作的關係,更瞭解一些歌曲宣傳推播的方式,包括演算法、播放清單、短影音等等,這些都是現代流行音樂不容忽視的一環,希望在「流量」上能多多提供一些小秘訣給大家,我自己也很期待有更多的交流。
高流:最後請武雄老師做個總結吧!如何看待台語音樂接下來的發展趨勢呢?
武雄:對流行音樂而言,本世紀兩件大事,一是音樂的傳播與銷售網路化,緊接著便是音樂的製作與生產AI化,未來已經進入一種誰也無法預料的狀態,但我認為最終能觸動人的仍是「語言」,是人對語言的感情。這就是為什麼,這次作詞工作坊要來研究台語「氣口」。
台語具有悠久文化底蘊,加上過去長時間的箝制打壓,反撲而來,這十多年來在台灣形成一股全新的學習風潮,新舊語法詞彙不斷重新整合,但不管流行的發展趨勢如何,想要從事台語歌曲創作,你對這個語言的認識夠不夠深入、對使用這個語言的群眾有多少了解,始終是決勝的關鍵所在。

關於|《南面而歌 x 高流系:SONG出台灣味》台語作詞工作坊
「南面而歌」不只是第一個,至今也是唯一一個,僅以台語作品為訴求的創作徵選獎助活動,在創作方向上不做限制,偶有主題也是象徵性的大方向,給予所有參賽者極大的空間。為持續推廣南臺灣台語流行音樂,今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首次攜手合作,推出「南面而歌─高流系」台語詞曲工作坊,期許多元的創作能量持續在高雄匯集,深耕南部音樂創作平台。
內容由武雄老師發起,將會聯手4名不同的【口氣】專業台語作詞人,帶給學員更多不同面貌的台語課,深入台語作詞,培育下一代專業人才。
※原文刊載於《高流誌》2025年11月號<本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