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OTO《從音樂市場變化看音樂行銷轉變》講座側記
編輯/高流公關部 - 2025.07.24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網路普及,不僅音樂載體從卡帶、CD、隨身碟一路演進到NFC技術,閱聽習慣和樂種偏好也在資訊管道多元、音樂選擇爆量的影響下,市場越發分眾且獨特。為回應這樣的變化,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藉「產業工作大解密」講座活動,邀請逾15年產業經驗,專精內容行銷與國際化合作宣傳,曾任台灣索尼音樂國際音樂事業部HIROTO,分享音樂行銷如何因應載體的轉變、經營自媒體及演唱會經濟的興盛發展。
「我覺得好像大概是在2014年,就是大概十年前」,當講座主持人DJ童童詢問HIROTO認為音樂實體與數位市場何時出現比較明顯的轉捩點時,他掰著手指回憶,數位串流剛出現時,業界普遍不看好,難以理解為什麼有人會選擇在網路上聽歌,直到2014年,可以明顯感受到實體銷售下滑,串流音樂快速崛起的轉變。
主持人進一步提問,雖然收聽習慣已然改變,但為何許多人仍偏好「Y2K(Year 2000,指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初期)」的藝人?許多演唱會也經常訴求「回憶殺(泛指任何能夠喚起人們強烈懷舊情緒的事物或場景)」,這股懷舊的需求是怎麼形成的呢?
HIROTO認為,過去媒體選擇有限,電視、電台的強勢曝光,讓特定內容更易快速傳播並「看起來像」大家都在關注,也促使群眾害怕落伍的心理,進而推動流行,「以前大家同樣都是聽某一首歌,所以就會有所謂的天王天后產生,但現在你好像比較少有一個是大家公認、他就是這個世代的天王天后。」網路普及後,大家能夠主動搜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導致音樂市場日趨分眾。
以前由唱片公司鋪天蓋地宣傳,讓歌曲流行起來的時代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現在眾多歌曲是從短影音平台獲得注目後而竄紅。因此HIROTO認為站在行銷角度,應先評估作品切入的市場為何,再調整發行策略,例如主打流行、攻佔短影音平台時,作品設計不再著重敘事,而是需30秒內、甚至15秒內,直達副歌,旋律簡單重複、配合手勢、設計某種挑戰機制,「你會發現現在有一些歌可能前奏基本上沒有,它一開始就直接進副歌了。」相對創作歌手注重作品的起承轉合與創作理念的鋪陳,則不適合在極短的時間內做表達與呈現,尤其專輯相較單曲更著重整體概念與結構,所以現在部份唱片公司會廣邀媒體音樂人,協助此類歌手舉辦「新歌試聽會」,讓其有時間介紹每首作品的故事與專輯概念,幫助樂迷與新作品建立連結;至於唱跳舞曲,則以強烈節奏與風格主導,反而更需要極具特色的視覺包裝、畫面震撼的MV,以提高辨識度。
此外,演唱會的意義也在網路浪潮中逐漸轉變,過往的演唱會多以商業考量舉辦,如今更像創作者為完整呈現作品而打造舞台。HIROTO延伸討論了演唱會經費來源,「其實演唱會有一些硬體設備價格不斐,一場好看的演唱會其實是需要一定的成本才有辦法舉辦」,光靠專輯或門票的收入不足以支撐,因此多仰賴冠名贊助、周邊商品或多場次規劃,平衡一場讓大家會留下印象的演唱會。周邊商品雖然有時價格不算便宜,但當演唱會主題設定與TA相符、足夠吸引人,也能激起參與者的收藏慾望,其收益不容小覷。
面對疫情之後演唱會如雨後春筍復甦,主持人好奇在炫目背後是否有觀察到不同趨勢,HIROTO描述疫情剛結束時,出現一波波「報復性」旅遊、消費、娛樂現象,每個周末幾乎都有三、四場演唱會重疊在一起,也真的時常門票秒殺完售;但約從去(2024)年開始,發覺同時期開放售票、同性質歌手的演唱會間,銷售速度出現減緩,在票房表現上似乎相互影響。他分析觀眾的經濟資源有限,在多場演出選擇前,必然會評估取捨,例如:海外藝人的演出更為難得、新歌演唱會的共鳴可能偏低、拼盤與專場間表演性質的權衡。
目光回到歌迷接收音樂的媒介的轉變議題上, HIROTO回憶十年前串流平台尚未興盛之際,民眾收聽歌曲類型大多為華語音樂,西洋音樂占第二,其他的語系在台灣則以JPOP為大宗。近年網路興起打開了全球音樂市場,雖然在台灣華語流行音樂仍為大宗,但與往年相比,卻有下滑態勢,反觀以前大家不太熟悉的KPOP,經過韓國政府不懈輸出文化的十年後,逐漸展現了影響力。HIROTO認為韓樂不僅創造出自己的特色,編曲大膽前衛,舞曲表現力上也獨樹一格,凡是與韓星有連結,幾乎都能獲得高度曝光與關注,效益便隨之而來。
談及日前金曲獎頒獎典禮,HIROTO觀察這幾年金曲獎除了「獎勵」的色彩,更多了「推薦」的味道。呼應前面的討論,在音樂資訊爆炸的時代,無法掌握、不太熟悉的作品或許越來越多,因此透過金曲獎等大型音樂獎項的專業評審視角,也能為大眾重新發掘過去一年可能被忽略的優秀作品或藝人,是協助拓展音樂視野的重要方式,也期盼台灣出現更多此類典禮與節目,讓大眾跳脫既有喜好,接觸並認識更多優質作品與出色人才。
網路的無遠弗屆展現在串流平台外,也帶動自媒體的蓬勃發展,HIROTO認為現今歌手高度依賴自媒體經營,不同於過去必須透過記者會或新聞稿釋出消息,現在能選擇更即時且精準的自媒體與大眾溝通,甚至有時候經營得夠好,還能吸引媒體主動報導,粉絲們也會自主擴散資訊。他非常建議,「在預算不足或尚不知道如何吸引粉絲注意前,先把自媒體經營起來!」
面對科技與平台快速更迭,音樂市場的不斷變動,HIROTO為學員們勾勒音樂市場的變化軌跡,也帶來行銷思維的啟發。課程最後,他也勉勵學員,在這個世代不需要讓每個人都喜歡你的音樂,只要讓喜歡此類型音樂的人能注意到你,就已經跨出一大步了,保持好奇與彈性,期望大家都能在變化中不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