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Search

您可以按任何鍵關閉視窗

Store

進駐店家

Surprise !

高流彩蛋! 依序點擊以下鍵盤字母,發現高流官網小驚喜!

K
M
C

滑鼠左鍵 以及點擊鍵盤 任意鍵 可以關閉提示

Nov 14, 2025

從教室到舞台,看見音樂產業的每一個「分子」-高流推動南部產學合作回顧與展望

Back to List
:::

從教室到舞台,看見音樂產業的每一個「分子」-高流推動南部產學合作回顧與展望

編輯/高流公關部 楊庭瑄 - 2025.11.14

Z世代(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大學生成長於數位浪潮之中,對即時、互動的內容感知特別敏銳,也因此在求學或就業選擇上,更傾向傳播藝術、流行音樂等兼具創造性與表達力的領域。然而,在短影音與AI技術快速改變產業結構的時代,即便他們能迅速掌握新媒體語言,卻仍對「如何從校園穩健走入真實職場」,感到焦慮不安。

作為南部流行音樂產業的重要據點,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正試圖以「產學合作」回應這份不確定。那麼,這座產學橋樑,究竟如何串聯彼此,並為年輕世代開啟新的可能?

Kaohsiung Music Center

走出象牙塔 為學子打造音樂產業「實戰預演場」

教育現場必須兼顧基礎厚度,難以立即回應企業「具即戰力、能解題」的人才需求,導致產學之間的落差長久存在。詞曲創作人、音樂製作人林隆璇在出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系主任後,也不由得感嘆:「學校注重基礎知識與專業養成,但產業環境瞬息萬變。學校可能還在講理論或傳統技術,但業界早已全面轉向AI輔助、數位平台或國際合作。」學生帶著滿腔熱情進入職場,卻常因缺乏實戰經驗而感到挫折。曾在高流實習、現投身巡迴演唱會製作工作的南臺科大校友牟詠澤也感同身受表示:「音樂產業入行管道窄,『存活』的難度真的很高。」

身為南台灣流行音樂展演核心場館的高流,近年積極與各大專院校攜手合作,藉校園講唱會、營隊工作坊、專家授課、簽訂MOU、提供實習機會、開設學分課程等多種方式,逐步深化人才培育的精神。早在2021年,高流便以講唱會形式將樂團追夢故事帶進校園,成為每年固定舉辦的活動之一,近年更主動走進偏鄉,讓學生在近距離感受流行音樂的現場魅力,陪伴高中生們度過青春的苦澀,並探索其中熱情。但高流執行長丁度嵐並坦言:「我總覺得必須要跟學校建立某些正式的關係,讓大學生能夠提早了解業界會發生什麼事,對未來有更務實的想像。」

理想混蛋受邀在鳳山高中參與2024校園誌講唱會,在主持人電台DJ FIFI的帶領下,與滿場師生分享創作與生活。高流提供

因此自2024年起,高流先後與南部具有大眾傳播、流行音樂相關科系的大學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MOU),分別為文藻外語大學、樹德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期以更具制度性的方式,讓大學生及早建立正確的業界觀念,參與真實的專案運作與挑戰,縮短理論和實務間那道看不見的鴻溝。

同年,高流即提供了實習名額,並導入「面試」環節,丁度嵐執行長笑說:「從你丟履歷開始,你就在面對職場。」實習期間,學生不會固定在單一崗位上,而是輪調於不同部門,體驗活動從發想、宣傳到執行的完整流程。他強調:「流行音樂產業由許多專業領域組成,唯有理解各部門職能與運作,進入職場後才能真正協作。」

從教室到舞台,看見音樂產業的每一個「分子」-高流推動南部產學合作回顧與展望

以「人」與「物」為軸 九堂課窺見音樂產業真實節奏

隨著合作的深化,2025年在文藻外語大學積極推動下,高流進一步推出「流行音樂產業實務」學分課程。丁度嵐執行長認為,相較於原先構想的專題講座,隔週的學分課將更扎實、專業與全面,但如何在有限課程中,梳理龐雜的產業架構,並跳脫傳統授課框架,給予學生更多刺激與視野,成了一大挑戰。

課程的設計由高流企劃製作部經理迪克負責。他回憶當時聽見課程名稱「流行音樂產業實務」時,心中一驚:「不同種類的音樂間有著思考邏輯與實務操作上的差異,而我們在數位串流崛起後,便更難定義音樂的類型。」他擔心雙方對「流行音樂」的定義不同,導致課程重心偏離。經過多次討論,終於定調:「凡具傳播效力或聚眾能力者,皆可稱為流行音樂。」

為了讓學生更具體理解產業樣貌,迪克以「物」和「人」兩大面向討論產業,例如「物」包含專輯、展覽、詞曲創作、服裝造型、法律版權等;「人」則涵蓋經紀人、行銷、公關、舞台硬體人員(舞台、燈光、音響、視訊)、演出場館經營者、廣播DJ等。從中找出學生較感興趣的類別或主題,透過九堂課的規劃,引導學生理解產業中各角色與環節的價值與互動關係。

其中最受學生喜愛的,是邀請魏如萱參與的DJ課。迪克得意笑說:「原本只是單純請DJ來分享廣播業務,後來根據課堂整體氣氛與學生的互動參與,我主動做出講師陣容調整。」他悄悄改邀請兼具DJ、創作者、表演者角色的魏如萱,驚喜現身課堂之際,果然引起了熱烈反應,讓他感性告白:「我覺得這樣的合作既有意思也很有意義,而且我相信我們的用心,學生是感受得出來的。」

堅持事前不公開,魏如萱驚喜出現在文藻教室

(照片來源:文藻傳播藝術系)

全程陪同的文藻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林潔觀察著台上台下的化學變化,以現職教師的角度,指出這門課不但能幫助學生認識熱愛的音樂產業如何運行,還特別提及這堂課為何可貴:「即使我們有協同教學,通常一門課一學期大概邀請一到兩位業界人士,相比之下,這堂課甚至有國外音樂人來現場分享,機會真的相當難得。」

高流持續推動產學共創 為南部音樂產業開路

正如執行長丁度嵐所言:「流行音樂不僅有幕前,後面還有很多不同的分子在堆積、在碰撞,如此成就完整的傳播產業與流行音樂的體系。」這樣的思維,成為高流勾勒流行音樂教育藍圖時的重要出發點。無論是參與實習的學生,或修習「流行音樂產業實務」的學員,都從中看見了不同的現實與需求。有的人驚訝於產業光鮮的外表下的高壓與責任,有的人希望課程能加入更多互動討論與實作練習,也有人建議模擬真實專案流程,實際操練協作與專案管理。這些回饋讓高流更明確了音樂教育的未來方向──將產業真實帶進校園。

高流持續推動產學共創 為南部音樂產業開路

執行長進一步構想,未來可從唱片公司、演唱會製作公司等業界夥伴開始,派出經理級以上人員擔任業師,介紹公司業務與現況、部門功能、工作範疇、人才需求,讓學生對潛在職涯路徑有更清晰的認識,幫助他們順利銜接就業市場。

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高流透過跨校合作與課程實踐等多種方式,為南部音樂教育開啟新的想像,也讓學子們認識產業複雜與多元,重新定義「理想」與「專業」的距離,並協助他們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找到立足點。這場從課堂延伸至職場的旅程,或許顛簸,或許漫長,但每一次嘗試,都可能成為南方音樂故事的起點,想來不由得令人十分期待!

已複製連結
KAOHSIUNG KAOHSIUNG KAOHSIUNG KAOHSIUNG KAOHSIUNG KAOHSIUNG
M USIC
M USIC
M USIC
M USIC